曾經,這裡走過時代的繁華榮景
精緻洋樓比鄰而砌,買賣興盛熱絡著整條街道
也曾是個台北城裡熱鬧的集散地之一
如今皆已是一幢幢難能珍貴的古蹟建物了
這裡是台北歷史古蹟之一萬華「剝皮寮老街」
萬華,舊稱艋舺。所以這裡也有人稱作「艋舺老街」
近幾年曾為國片「艋舺」拍攝取景地之一,而聲名大噪
這個早期西化的巴洛克式紅磚建築裡仍然保有著歲月歷史的刻痕
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
這裡就是「剝皮寮」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剝皮寮之名始於戰後(光復後)時期,且「剝皮寮」的地名由來有爭議
其來源有二說,根據《台北市志》
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稱剝皮寮街
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枕、鼓
意即剝獸皮而得名
但是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目前的剝皮寮以「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和「剝皮寮歷史街區」作為建築史蹟之地
首先我們先參觀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與老松國小比鄰,外觀保留相當完整的紅磚建築
其實在裡頭看見的一磚一景大都已經是精整重建過的面貌了
2層樓式的建築,在長長紅磚迴廊間,又分屬了好多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單元
全都是以早期的「生活型態發展、用具、活動」等為主題
有早期的彈珠台,能讓小朋友體驗爸爸媽媽兒時的玩具,也讓大人回味童年的那段小時光
在汽車尚末發達於台灣的初期,三輪車是最棒的代步交通工具
傳統製書不比現代印刷業來的科技與快速
就像是活頁書的概念,需要經過鑽孔綁定
一本書從製作到完成也格外地費工費時,因此也叫人更懂得愛書惜物
每一間文物館內,各有不同的主題,裡面都有非常詳盡的文字介紹與展物喲
順著參觀的方向,我們一路繼續拾階走上了2樓
2樓的空間多了一點設計感,很有工業時尚的風格
一旁的紅磚迴廊、復古味極重的木製欄杆、造型燈具、H型鋼架
各式帶點衝突感的藝術,讓這裡變得很好拍照
喜歡拍照的朋友,別錯過這裡了!
2樓的主題展覽風格比較傾向空間式的
在同一處空間裡佈滿同一主題性物品或故事單元
跟著13的腳步,快一起去瞧瞧吧~
[老屋系列]
老式圓盤撥鍵電話
木栓門板
透過洩入光線的小窗,還看得見待會準備巡禮的老街
[學院系列]
學校講堂裡,用得到的物品
黑板、講堂、課桌椅,把教室如實地也搬到教育中心來了
[傳統文化(布袋戲)系列]
布袋戲是台灣非常特有的傳統文化
五六年級生的兒時年代,在日本有哆啦A夢陪伴成長
在台灣不用說一定有那轟動武林的史豔文
陪著爸媽們經歷那段年少歲月,也製造了不少的青春回憶吧~
布袋戲偶不是只有單一型態出現,也是有改版過的
從掌中戲偶到大型人偶,對於喜愛布袋戲的戲迷們一定會愛這裡
[醫療系列]
從台灣的醫療發展開始,至演化史及醫療所必需用到的物品,都有展出
西醫醫療用具
中藥鋪打造成互動區,可以拉一拉藥草櫃
會有可愛的人蔘爺爺為大家作簡單的草藥知識喲
植物標本區
最後穿過剝皮寮的時光走廊,我們即將前往另一處歷史回憶之中…
走出教育中心,循著外頭的紅磚迴廊走到盡頭
盡頭處帶人1秒回到了清末民初實地感
看見的是充滿歲月感的老屋洋樓,趕快一起走進歷史中散步旅行吧!
如果想了解更詳細的剝皮寮史蹟,這裡有塊紀事板能提供不錯的資訊喔
紅色的磚屋挾出一段值得令人玩味探尋的歷史街道
在這裡很適合漫步旅行,每間屋厝只要有開放就能走進去參觀
老屋裡,橫樑漫漫,隨處都能不經意地走進藝術和驚喜之中
也讓散慢的腳步又走的更慢了
才過一個門檻,又忽然盎然綠意
除了石牆外,這裡的每座建築都是大家全力保存的藝術品
在豔陽直射微風吹動之間,樹底下的光影也更顯迷人了
老屋旁不乏有幾座能讓人走上去的階梯
總是引著13好奇的腳步向前
在這兒看見的風景又更不一樣了
屋瓦間的美妙距離,造屋人的精密計算
很諧和的一股屋落氣息在這蔓延著那段過往的繁華
一個轉身再穿過一間老屋,回到了舊街道上
一塊塊磚砌的屋舍讓人看了都覺得極美
而這裡,13和友人一致認為超級好拍照
無論是愛拍人像的你或是建築風景的你,一定也會愛上這裡的一磚一景
處處驚豔,處處也拍不停
一塊塊褐紅色的磚面多了有趣的塗鴨變得不單調反而更引人趨前了腳步
啊~這裡走著不全然是復古,而是真真正正發生過的歷史
看著剝皮寮的老街道,遙想那不曾參與的過往,也好叫人羨煞玩味的了
13很喜歡這裡的一瓦一磚和那感受著自己就活在歷史裡的點滴氛圍
教育中心和剝皮寮老街也很適合爸爸媽媽們帶著小孩來趟親子學習之旅
透過教育中心裡的傳統展物,讓小朋友們了解台灣過去的文化背景與前人所遺留下的這些根本
有時間安排個半日遊,過來艋舺走走吧~
剝皮寮歷史街區週邊也有
華西街觀光夜市
艋舺龍山寺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青草巷
這些都是很棒的串遊景點喲
快來老街裡散步旅行,相信你也會和13一樣輕易就愛上這兒的
◆剝皮寮老街地址︰台北市廣州街和康定街